上汽集团官网

上汽集团

“只要政策落地上汽第一个出自动驾驶车” 上汽为何胸有成竹

“只要政策落地上汽第一个出自动驾驶车” 上汽为何胸有成竹

 9月底的申城,空气中带着桂花的甜味,虽然马上就是国庆长假,但是上汽集团收购武汉光庭的新闻,还是在汽车圈内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去年,上汽高调与阿里合作推出互联网智能汽车系统云OS,其中的核心之一便是与高德地图合作的互联网导航,如今上汽突然收购另一家地图供应商到底意欲何为?就此,汽车有文化在9月29日的媒体沟通会上,采访了上汽集团技术掌门人程惊雷总工程师、前瞻技术部总经理张程和上汽智能驾驶分部总监刘奋。

 上汽为何会选择光庭而非BAT之类的企业显然是这次沟通会的核心。程总工程师对此解释的很清楚:“首先,武汉光庭其实是业内最早开始研究车载地图的企业之一,早在车载地图刚刚诞生阶段,为通用、别克等国际车企研发地图系统的就是武汉光庭董事长朱敦尧博士,光庭对汽车的理解以及对汽车的理解比任何一家地图公司都要深刻。其次,光庭所专擅的高精度地图与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这样给人看的地图不同,是智能驾驶的关键技术,是一种给汽车看的地图,是一种具备高分辨率、能实时更新数据的“超级地图”。它可以提供每条车道的厘米级精度三维几何信息和属性;可以在摄像头或者雷达监测不到的地方及时搜集反馈数据。简单说,高精度地图可以在视觉、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失效时,帮助车辆完成对外界的感知。比如在暴雨、暴雪等天气下,靠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已无法识别车道线,而高精度地图可以作为静态传感器,给车辆提供信息。成为智能技术的重要一环。

 谈到智能驾驶,显然是三位技术大牛最擅长也是外界最关注的,上汽作为国内A股市值最高的汽车上市公司,对于目前世界汽车领域最受关注的智能驾驶技术有多少技术积累呢?程惊雷总工程师对此显然胸有成竹,简要介绍了全球范围内智能驾驶领域的三大研究方向和上汽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动作:
首先是谷歌、苹果乃至百度、腾讯等科技公司,一直试图通过大规模技术投入建立无人驾驶技术平台,一度不断刷新无人驾驶汽车的行驶里程,但是由于成本法规和商业模式的制约目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已经没有新的消息放出来。

 其次是不少初创公司,在智能驾驶的各个方面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创新研究,有的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把车作为智能化的终端,也有专注于机器视觉,致力于某项技术打深打透,以期未来的商业化。武汉光庭旗下的“小鱼畅行”也是其中之一,它跟汽车行业在中国、日本有很多比赛,和很多大学都有合作。另外上汽也通过在硅谷设立风投公司,投资了AUTO X、Civil Maps等多家初创公司进行全面布局,以推动智能驾驶产业化,抢占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另外各大传统汽车厂商,都在加速智能驾驶的布局,它们着眼于可实现的技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来推进产品和技术、商业模式不断向前滚动发展。

 作为在智能驾驶领域布局比较早的上汽集团,已经与同济大学建立了占地1370亩的智能驾驶测评基地;与中国移动、华为共同推进智能出行服务和5G技术,希望在2019年推出可规模化商用的智能出行产品解决方案;在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已经抢占先机。目前,上汽集团已完成两代智能驾驶平台开发,开展了高速、城区及车队等自然交通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技术研究。整车测试累计里程超过4万公里, 对于上汽工程师的信心十足,文化君并不惊讶,近一两年以来国内外多家车企都表示将在2025年前后推出旗下支持4级(部分路况下的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按照传统车企从完成技术准备开始立项到推向市场5年的研发周期来看,2020年前后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准备就将完成。而在上汽前瞻技术部总经理张程看来,何时推出支持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可以从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化的角度来理解,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商业化取决于国家的标准,因此从技术角度而言,现在必须是双驾双控,即可以自动驾驶也可以人工驾驶。现在上汽集团已经在技术层面上已达到第4级“有条件智能驾驶”, 只要国家开放政策,上汽第一时间就可以把带有智能驾驶系统的产品推向市场。

 国内汽车市场体量巨大潜力无穷,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度和宽容度,以及增长和发展的速度也往往超过我们的想象。早在2015年就宣布准备转型的上汽集团,围绕出行产品和服务的生态圈,与业内外不少顶级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逐渐形成产业“闭环”,而无人驾驶技术的大规模投入,显示出上汽对于早先宣布的转型成出行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决心和行动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正在这家脚踏实地的企业面前一步步实现。可以说在成为世界级车企的征途上,上汽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汽车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