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在“顶级朋友圈”深情告白近亿用户:懂车,更懂你!

2025年4月13日  来源:亿欧汽车

 中国车圈的老大哥——上汽突然开启了深情模式。

 4月10日晚,上汽集团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发布会,对着选择上汽产品近1亿的用户们深情表白:懂车,更懂你。

 在这场发布会上,上汽集团给出坚定的宣言:唯有以"平权"重塑产业价值,以"共创"重构生态格局,方能推动中国汽车从规模领先迈向全面领航。上汽要实现的不仅仅是懂车,更是要懂用户。

上汽在“顶级朋友圈”深情告白近亿用户:懂车,更懂你!

 这场面向近亿用户的"深情告白",绝非营销话术的堆砌——而是一家拥有70年厚重历史的工业巨擘,在智能化浪潮中完成自我革新的宣言。

 如今的上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它既承载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厚重历史,又肩负着引领未来出行变革的重任。

 在每一个历史节点上,上汽都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有力的回应。

筚路蓝缕"造车",敢为人先"进阶"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开拓者之一,上汽筚路蓝缕的造车史,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的缩影。自20世纪50年代起,上汽就专注于造车这一件事,历经七十载风雨兼程,上汽从蹒跚起步,到由弱变强,不仅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更成为了推动行业前行的中流砥柱。

 1955年,作为上汽集团的前身之一,上海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开启了上汽造车的征程。当时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汽车制造技术近乎空白。上汽工程师们利用国产发动机,再配上从国外进口的部分总成和部件,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装配出第一辆上海牌载货汽车。这辆车也开启了上海本土汽车制造的大门,为上汽后续的茁壮成长打下了根基。

 仅三年后的1958年,上汽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在2025年的上汽集团之夜上对此形容道,这是"草窝里飞出了金凤凰",上汽人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了"造车梦",让老百姓有了近距离接触国产轿车的机会,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4年,凤凰牌轿车正式更名为上海牌轿车,上汽自此在中国汽车产业圈中声名鹊起,至1975年,上海牌轿车已形成5000辆的年生产能力,使上海成为中国批量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之一。

 1997年6月12日,投入15.2亿美元的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了当时中美最大的合资项目,这笔巨额投资背后,更是上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智慧。后来的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犹如一条条鲶鱼跃入了中国市场,激发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活力,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潜力也随之爆发。到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

 上汽凭借着开创精神,一次又一次地踩在了历史变革的关键节点,身体力行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整车制造与零部件产业体系的完善,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上汽更是在技术引进中练就了"反哺"能力——如今,上汽已能反向输出电子架构、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完成了角色转换。

 目前,上汽集团的产品已经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用户高达9400万,其中,海外用户已达500万。

 上汽如今的成就,为其提供了敢为人先,勇搏未来的底气。

 2025年4月10日,王晓秋表示,在科技平权、智能平权、油电平权的当下,上汽集团要实现"进阶",即实现"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好"的技术进阶,实现"用户满意"到"用户惊喜"的体验进阶。

 上汽在"顶级朋友圈"深情告白近亿用户:懂车,更懂你!

上汽在“顶级朋友圈”深情告白近亿用户:懂车,更懂你!

 "我们要做到'我好、你好、大家好'。"王晓秋说道。

 至于如何实现"进阶",王晓秋的答案是"两个一手",即一手继续与老朋友大众、通用等合资合作伙伴共创,同时与华为、Momenta、地平线、字节跳动等跨界伙伴合力打造产业新生态;一手继续与用户同行,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做到"懂车更懂你",努力满足并不断超越用户期望。

 王晓秋掷地有声地说道,面向未来,上汽将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拥抱变革,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合作共进,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产品,推动"上海智造、中国品牌、全球品质"持续迭代升级、不断超越向上。

 上汽,依旧是时代的弄潮者。

上汽亮出最壕朋友圈,重构人车关系新叙事

 上汽之夜,并非是上汽集团的独角戏,而是一场壕气十足的朋友聚会。

 之所以壕气,是因为上汽的朋友们个个都是行业大咖。华为、地平线、Momenta、火山引擎、OPPO、博世、大陆等负责人纷纷到场。在上汽之夜的最后一个环节,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携一同与华为终端BG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Momenta CEO曹旭东、火山引擎总裁谭待、OPPO智行总经理章欣、上汽创新研究总院院长王从鹤组成一个豪华的圆桌阵容,彰显了上汽开放的胸怀和共创的气魄。

 上汽在"顶级朋友圈"深情告白近亿用户:懂车,更懂你!

上汽在“顶级朋友圈”深情告白近亿用户:懂车,更懂你!

 贾健旭表示,开放是共创的基石。唯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对于新技术而言更是如此。贾健旭坦言了上汽对智驾产业的态度,即只有技术路线多元化,才会给用户带来最大利益,也给智驾产业带来最好的扶持。

 "我们所追求的,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与伙伴们的美美与共。"贾健旭说道。

 于是,上汽广发英雄帖,聚集了四方豪侠,使得智驾"四大高手"地大华魔,齐聚"上汽",构建了可兼容的全栈式架构。

 上汽押注的智能化不仅是驾驶,还有人车交互。

 汽车产业正迈向全新的个性化和出行服务时代。在这个时代,汽车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个人生活方式和性格特征的体现。上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规划了个性化时代的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汽车软件个性化。车载软件、智驾系统等,将与AI高度融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的需求,构成人类的第三空间。

 第二阶段是汽车硬件个性化。随着电子电气架构的不断完善,汽车硬件可拓展性、可选择性会越来越丰富,乐高式的组合拼搭或将成为可能。

 基于此,上汽将紧紧围绕如何实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构建最完整、最全面、最丰富的硬件、软件产品矩阵。

 在汽车智能化的大势所趋下,上汽仍有自己的底线和坚守,那就是"安全"。

 亿欧汽车了解到,为了保障用户的安全,上汽通过自身的智能底盘能力,及衍生的主被动安全能力,对智能化时代的汽车安全进行了重新定义。第一步,用最严苛的标准,让上汽车成为钢筋铁骨下的移动堡垒,让车不怕撞;第二步,构建自主可控、成熟可靠的ADAS、VMC等数字技术,力求打造不会撞的主动安全,实现安全保障从99%向99.99%的进化。同时,发挥了全链路、全打通、全开放的自研优势,实现跨领域、精冗余的安全控制体系,万一车撞了,也不怕。

 在新时代的人车叙事中,上汽用近乎苛刻的标准,在智驾、人车交互和安全等层面给出了自己的注释。

上汽打出三套强拳,拳拳到位

 在中国汽车产业这场宏大的叙事中,上汽是主角般的存在。面对汽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站在又一历史节点的上汽出手了。

 上汽出手即大招。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回,上汽快速打出了三套拳,可谓是拳拳到肉。

 上汽打出的第一拳是内家拳。

 内家拳讲究重内劲而非拙力,注重内气、意念与整体的协调,上汽集团将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业务整合在一起,实现内力聚合,让资源更集中、目标更聚焦、效能最大化。

 在前沿的核心技术上,上汽毫不松懈,大力投入人才和资金以推动底盘技术、电子架构、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其中,L3级量产自动驾驶、上汽银河全栈4.0电子架构正在加速落地;第二代全栈线控底盘,预计2027年前首发落地。

 上汽这招内家拳意在号召上汽人众志成城,强化品牌焕新力,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集团凝聚力,攥成自主品牌这个强有力的"拳头",狠狠打出去,以御外敌。

 上汽打出的第二拳是外家拳。

 外家拳注重外在的招式、力量和速度,强调以刚猛之力和快速的动作,来克敌制胜。

 上汽的这套外家拳动作刚劲迅猛,借力打力,深化与合资伙伴合作,推动合作进入2.0时代,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型升级。

 同时,拓展宁德时代、Momenta、地平线、阿里等头部企业的合作,坚持不设技术围墙、不做生态孤岛、不惧跨界竞争的"朋友圈"原则,借助各自领域的优势资源互补。

 上汽打出的第三套是组合拳。

 组合拳讲究的是内外兼修,默契配合,通过多样性、丰富性的战术,以求百战百胜。

 Glocal战略便是组合拳的关键一招,即利用上汽覆盖全球化市场的先发优势扩大海外版图,尊重各地文化与法律的同时,加大智能化新品投入,实现"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动",持续地输出"中国智造",以彰显上汽作为全球车企的雄心。

 上汽这三套强拳一出,车圈江湖将会为之一震。

上汽在“顶级朋友圈”深情告白近亿用户:懂车,更懂你!

 正如王晓秋在发言结尾所说,上汽将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拥抱变革,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合作共进,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产品,推动"上海智造、中国品牌、全球品质"持续迭代升级、不断超越向上。上汽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百年车企。上汽不仅懂车,更要懂消费者。上汽要做的,不仅是造好车,更要走进消费者的心,做最懂用户的汽车公司。

 懂车的上汽,正在用心地走进用户的心里,成为那个更懂用户的上汽。

 上汽深知,这场汽车产业的变革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于是,上汽以"跪着学习"的谦逊、"站着创新"的骨气,决然英勇地走进了这场变革的风暴之中。

 且看它如何在汽车产业的浪潮中乘风破浪,真正实现"平权驱动进阶,共创美好出行"的伟大愿景 ,用实力让质疑者闭嘴,用创新引领行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